# 电路分析方法

Table of Contents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压法

对于一个节点数为 n,支路数为 b 的电路,其 KCL 的独立方程个数为 n -1 个,而 KVL 独立方程个数为 b-n+1 个,共有 b 个方程,再加上其 b 条支路的 VCR 方程,则共有 2 b 个方程。即可通过解该 2 b 个方程来求得各支路电压与电流,这种方法为 2 b 法。 而我们想减少计算量,便将 VCR 方程代入至 KVL 方程中,就可以消去电压未知量,再与 KCL 方程联立,就可以得到 b 个电流变量的 b 个方程,便可以求出个支路电流,该方法为支路电流法。 一旦求出各支路电流,便可以通过 VCR 来求得各支路电压。 相反的,将 VCR 带入到 KCL 方程中,就可以得到 b 个电压变量的 b 个方程,支路电流法解法类似,这种方法称为支路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以电路变量列写方程求解的一种分析方法。 基本思路 : 先选定一参考节点,然后对除参考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列 KCL 方程 , 根据各支路的 VCR, 用节点电压表示各支路电流,最后将用节点电压表示的各支路的 VCR 代入 KCL 方程 , 整理即得各节点的以节点电压为变量的方程。 以该电路为例: 选择节点 4 为参考节点,列出其余节点的 KCL 方程。

{i1+i2+i3=0i2+i4+i5=0i3i4+i6=0\begin{cases} i_{1}+i_{2}+i_{3} = 0 \\ -i_{2}+i_{4}+i_{5} = 0 \\ -i_{3}-i_{4}+i_{6} = 0 \end{cases}

同时写出个支路的 VCR 方程

{i1=G1u1is1i2=G2u2i3=is3i4=G4u4i5=G5u5i6=G6u6\begin{cases} i_{1} = G_{1}u_{1}-i_{s1} \\ i_{2} = G_{2}u_{2} \\ i_{3} = i_{s3} \\ i_{4} = G_{4}u_{4} \\ i_{5} = G_{5}u_{5} \\ i_{6} = G_{6}u_{6} \end{cases}

写出支路电压与节点电压的关系:

u1=un1u2=un1un2u3=un1un3u4=un2un3u5=un2u6=un3\begin{align} &u_{1}=u_{n1} \\ &u_{2}=u_{n1}-u_{n2} \\ &u_{3}=u_{n1}-u_{n3} \\ &u_{4}=u_{n2}-u_{n3} \\ &u_{5}=u_{n2} \\ &u_{6}=u_{n3} \end{align}

将这组关系带入到上方的 VCR 方程中,就可以得到以节点电压为变量的 VCR 方程。

{i1=G1un1is1i2=G2(un1un2)i3=is3i4=G4(un2un3)i5=G5un2i6=G6un3\begin{cases} i_{1}=G_{1}u_{n1}-i_{s1} \\ i_{2}=G_{2}(u_{n1}-u_{n2}) \\ i_{3}=is_{3} \\ i_{4}=G_{4}(u_{n2}-u_{n3}) \\ i_{5}=G_{5}u_{n2} \\ i_{6}=G_{6}u_{n3} \end{cases}

将该 VCR 方程组带入到最开始的 KCL 方程中,就可以得到下面的方程组

{(G1+G2)un1G2un20=is1is3G2un1+(G2+G4+G5)un2G4un3=00G4un2+(G4+G6)un3=is3\begin{cases} (G_{1}+G_{2})u_{n1}-G_{2}u_{n2}-0=i_{s1}-i_{s3} \\ -G_{2}u_{n1}+(G_{2}+G_{4}+G_{5})u_{n2}-G_{4}u_{n3}=0 \\ 0-G_{4}u_{n2}+(G_{4}+G_{6})u_{n3}=i_{s3} \end{cases}

观察方程的左右,左边都是以节点电压为变量的组合,右边均为已知量。对于第一个方程的左侧来说,是从电阻流出节点 1 的电流代数和,右端是从电源流入节点 1 的电流代数和。后面的两个方程均有这种关系。 下面我们来写出具有四个节点的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 (四个节点有三个节点电压方程,一个为参考节点) :

{G11un1+G12un2+G13un3=is11G21un1+G22un2+G23un3=is22G31un1+G32un2+G33un3=is33\begin{cases} G_{11}u_{n1}+G_{12}u_{n2}+G_{13}u_{n3}=i_{s11} \\ G_{21}u_{n1}+G_{22}u_{n2}+G_{23}u_{n3}=i_{s22} \\ G_{31}u_{n1}+G_{32}u_{n2}+G_{33}u_{n3}=i_{s33} \end{cases}

用矩阵来表示:

[G11G12G13G21G22G23G31G32G33][un1un2un3]=[is11is22is33]\begin{equation} \begin{bmatrix} G_{11} & G_{12} & G_{13} \\ G_{21} & G_{22} & G_{23} \\ G_{31} & G_{32} & G_{33}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u_{n1} \\ u_{n2} \\ u_{n3}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i_{s11} \\ i_{s22} \\ i_{s33} \end{bmatrix} \end{equation}

对于矩阵中对角线元素我们用 GiiG_{ii} 表示,非对角线用 GijG_{ij} 表示,右端项用 isiii_{sii} 表示。 GiiG_{ii}: 为节点 i 的自电导,等于连接于节点 i 的所有电导之和。自电导恒为正。 GijG_{ij}: 为节点 i 与节点 j 的互电导,等于 i, j 两节点的公有电导之和的负值。互电导恒为负。

若电路中没有受控源,则 Gij=GjiG_{ij}=G_{ji}

isiii_{sii}: 为电源注入节点的电流,等于连接于节点 i 的各电源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若电流源电流流向节点,则为正,反之为负。

特殊情况的列写

存在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支路

将支路转化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

含有理想电压源支路(没有与电压源串联的电阻)

以该电路为例:

us6u_{s6} 为一个理想电压源,此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a): 电压源接在参考节点与非参考节点之间,比如节点 1 作为参考节点,节点 3 为非参考节点,那么节点三的节点电压就为已知的为 us6u_{s6} (b):电压源接在两个非参考节点之间,比如将节点 4 作为参考节点,电压源就接在了节点 1 与节点 3 之间,此时,我们设电压源所在支路电流 i 为未知量,并在列方程式当作电流源电流对待。同时增列一个电压源支路电压与相关节点电压的方程。对于例子中,即为 us6=un3un1u_{s6}=u_{n3}-u_{n1}

含有电流源与电阻串联的部分

如图: 对与该电路在列节点 2 与节点 4 的方程时,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 R 是不考虑的(R 对节点 2 是没有贡献的),所以对于节点 2 可以列出如下方程:

(1R1+1R2)un21R1un11R2un3=is\left( \frac{1}{R_{1}} +\frac{1}{R_{2}}\right)u_{n2}-\frac{1}{R_{1}}u_{n1}-\frac{1}{R_{2}}u_{n3}=-i_{s}

电路中有受控源

此时,我们要把受控源当作独立源来对待,并把控制量用节点电压表示(即增加一个控制量与节点电压的关系方程)。

电路中有几个受控源,就要增加几个方程。

网孔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作为电路变量列写方程求解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路 : 首先指定网孔电流方向 ; 然后对各网孔列写 KVL 方程 , 并根据各支路的 VCR, 将支路电压用网孔电流表示 ;最后将用网孔电流表示的各支路的 VCR 代入 KVL 方程 , 整理即得所求的网孔电流方程。 以该电路为例: 画出该电路的图:

对这三个网孔列写 KVL 方程:

{u1+u4+u6=0u2+u4+u5=0u3u5+u6=0\begin{cases} -u_{1}+u_{4}+u_{6}=0 \\ -u_{2}+u_{4}+u_{5}=0 \\ u_{3}-u_{5}+u_{6}=0 \end{cases}

写出各支路的 VCR 方程:

{u1=R1i1us1u2=us2+R2i2u3=us3+R3i3u4=R4i4u4=R5i5u6=us6\begin{cases} u_{1}= R_{1}i_{1}-u_{s1} \\ u_{2}=u_{s2}+R_{2}i_{2} \\ u_{3}=u_{s3}+R_{3}i_{3} \\ u_{4}=R_{4}i_{4} \\ u_{4}=R_{5}i_{5} \\ u_{6}=-u_{s6} \end{cases}

再写出支路电流与网孔电流的关系

{i1=im1i2=im2i3=im3i4=im1+im2i5=im2im3i6=im1+im3\begin{cases} i_{1}=-i_{m1} \\ i_{2}=-i_{m2} \\ i_{3}=i_{m3} \\ i_{4}=i_{m1}+i_{m2} \\ i_{5}=i_{m2}-i_{m3} \\ i_{6}=i_{m1}+i_{m3} \end{cases}

将这组方程带入到 VCR 方程中,就得到了用网孔电流来表示各支路电压的方程:

{u1=R1im1us1u2=us2R2im2u3=is3+R3im3u4=R4(im1+im2)u5=R5(im2im3)u6=us6\begin{cases} u_{1}=-R_{1}i_{m1}-u_{s1} \\ u_{2}=u_{s2}-R_{2}i_{m2} \\ u_{3}=i_{s3}+R_{3}i_{m3} \\ u_{4}=R_{4}(i_{m1}+i_{m2}) \\ u_{5}=R_{5}(i_{m2}-i_{m3}) \\ u_{6}=-u_{s6} \end{cases}

再将这组方程带入到最初写的三个 kvl 方程中去进行整理:

{(R1+R4)im1+R4im2+0=us1+us6R4im1+(R2+R4+R5)im2R5im3=us20R5im2+(R3+R5)im3=us3+us6\begin{cases} (R_{1}+R_{4})i_{m1}+R_{4}i_{m2}+0=-u_{s1}+u_{s6} \\ R_{4}i_{m1}+(R_{2}+R_{4}+R_{5})i_{m2}-R_{5}i_{m3}=u_{s2} \\ 0-R_{5}i_{m2}+(R_{3}+R_{5})i_{m3}=-u_{s3}+u_{s6} \end{cases}

观察第一个方程的左端,是网孔 1 中电阻电位降的代数和,右端项为网孔 1 中电源电位升的代数和。对于其余两个方程同理。 对于具有三个网孔的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R11im1+R12im2+R13im3=us11R21im1+R22im2+R23im3=us22R31im1+R32im2+R33im3=us33\begin{cases} R_{11}i_{m1}+R_{12}i_{m2}+R_{13}i_{m3}=u_{s11} \\ R_{21}i_{m1}+R_{22}i_{m2}+R_{23}i_{m3}=u_{s22} \\ R_{31}i_{m1}+R_{32}i_{m2}+R_{33}i_{m3}=u_{s33} \end{cases}

该方程组中共有三个要素: RiiR_{ii}: 为网孔 i 的自电阻,等于网孔 i 中所有电阻之和。自电阻恒为正。 RijR_{ij}: 为网孔 i 与网孔 j 中的互电阻,等于 i, j 两网孔的公有电阻之和。当两网孔通过共有电阻方向相同时,互电阻为正,反之为负。如果将各网孔的电流的方向设为同一绕行方向,则互阻总为负。

当电路中没有受控源时,Rij=RjiR_{ij}=R_{ji}

usiiu_{sii}: 网孔 i 中各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若沿网孔绕行方向为电位升,则为正,反之为负。

特殊情况的列写

含有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支路

将支路转化为电压源与电阻串联

含有理想电流源支路(没有与之并联的电阻)

此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a):只有一个网孔电流通过理想电流源支路,此时,该网孔电流已知,即为电流源电流。

(b):电流源支路是两个网孔的公共支路,此时,要先假设电流源所在支路电压为一个未知量,并在列方程时当作电压源电压对待。同时增列一个电流源支路电流与相关网孔电流的方程。 对于所示电路,即为:2A=im1im22A=i_{m1}-i_{m2}

含有电压源与电阻并联的支路

以该电路为例: 此时,在列写方程时,电阻 R 1 是不考虑的(R 1 对网孔 2 无贡献)。所以对于网孔 2 所列方程为 (R2+R3)im2R3im1=us(R_{2}+R_{3})i_{m2}-R_{3}i_{m1}=u_{s}

电路中有受控源

把受控源当作独立源对待,并把控制量用网孔电流表示(即增加一个控制量与网孔电流的关系方程)。

电路中有几个受控源,就要增加几个方程。

My avatar

Thanks for reading my blog post! Feel free to check out my other posts or contact me via the social links in the footer.


More Posts

# 网络定理

8 min read

对于独立源的输入,我们通常称其为激励。而由激励产生的输出,我们称之为响应(比如某个支路的电流,电压)。 在线性电路中,响应与激励存在着线性关系: 在单一激励的线性电路中 , 若激励增加或减小 n 倍 , 响应也同样增加或减小 n 倍 , 这种性质称为齐次性 (homogeneity) 或比例性 (proportionality) 。它是线性 (linearity) 的一个表现。

Read